东北网6月26日讯记者在台湾引起食品安全“地震”的“塑化剂”,让诸多人为之“恐慌”,一些人甚至谈塑色变。据了解,“塑化剂”在中国大陆被称作“增塑剂”,是一种已被广泛使用的工业添加剂。化学专家说:想要在日常生活中避开塑化剂基本不太可能,塑化剂人为添加在食品中是一个特殊事件,但是塑化剂却广泛存在于食品包装、饮水杯、餐具中,由于塑化剂在塑料制品中并非采用牢固的共价结合,比较容易从塑料中迁移出而进入食品、人体和环境中;
据资料显示,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人体对塑化剂的“每日可容忍摄取量”为每公斤0.025毫克,也就是说,以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为例,终身每天摄入1.5毫克及以下的DEHP是安全的。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的毒性更低,即使每天摄入9毫克也是安全的。偶然食用少量的受DEHP或DINP污染的食品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我错了,对不起社会,这是个事实!”掀起塑化剂风暴的昱伸公司负责人赖俊杰于6月13日被台湾检方处25年有期徒刑后这样向社会道歉。
塑化剂,这个化工原料一下子成了悬在人们头顶上的一把剑。生产塑料用的东西怎么出现在饮料中的?这东西还会出现在哪?这东西到底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伤害?一时间,很多人谈“塑”色变。
两天前,薛大妈从超市买回一桶豆油后,开始忙起来。她把家里大大小小的玻璃瓶刷净、晒干,然后将塑料桶装的豆油倒在玻璃瓶里。薛大妈说现在塑料制品太不安全,想来想去还是老一辈常用玻璃瓶最安全。虽然薛大妈说不出什么理由,但是她就信这个理,在当今这个“添加”的社会里,老东西才是安全的。
在我市一家国企业工作的杨宁发现,自己身边的人或多或少有了些变化。杨宁带着女儿回娘家吃饭,一进厨房,她发现老人厨房里那几十个大小不一的塑料瓶全不见了,改为各样玻璃瓶子。父母用塑料瓶装米装面装油是多少年的习惯,以前一个1.25升雪碧瓶子里装着酱油,两个250毫升的矿泉水瓶子里分别盛放着醋和料酒,而4升装的农夫山泉塑料瓶子则装满了大米。和杨宁父母一样,杨宁一位同事最近网购了一批大小不一的不锈钢油壶,也是要替换家里用的塑料油壶。
近日,记者走访我市多家母婴用品店发现,玻璃奶瓶的销量大增,塑料奶瓶渐渐失宠。在某妇婴用品店里,记者看到,各大品牌的奶瓶制品摆在货架上,除了玻璃材质外,就是塑料材质的奶瓶。而在淘宝网上,只要键入“奶瓶”二字,立刻就有“塑化剂”的选项供作参考。在乐友母婴用品网这类专业网站的首页也纷纷出现了诸如“塑化剂优质奶瓶大推荐”的大专题。同样在家居店,一些玻璃材质的调味罐和储藏罐替代了成套的微波塑料食品盒,被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卖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套四个共6.9元的调味罐卖得最好,半天能售出上百个。在塑化剂风波以前,售价为59.9的10件套塑料食品盒明显比玻璃密封罐受顾客青睐,但现在情形不同了,0.5升到2.2升的玻璃密封罐被抢购一空。记者在卖场看到一位中年女士的购物车里装满了玻璃油壶、调味罐、钢化食品托盘等,却不见一个塑料制品。“两年前买了6个一套的彩色塑料杯,全家都用它来漱口,我准备全部替换成玻璃的。厨房也要好好整理一下。”这位女士说,她绝对没有盲目跟风,从健康和环保角度来说,火狐电竞 APP 官网她都愿意尽可能地远离塑料制品。
现在人们“谈塑”色变,因为塑化剂甚至拒绝一切塑料制品,这个让人们惊恐的塑化剂到底是什么?记者专访了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岳群峰。
据介绍,塑化剂也叫增塑剂,是在塑料制品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加工助剂,目前正在使用中的增塑剂已在百种以上。塑料制品在生产时会根据不同的需求添加不同种类的增塑剂。有的增塑剂会增加塑料的强度、有的会增加塑料制品的柔韧性、有的会让塑料制品更便于着色……塑化剂种类虽多,但是使用最普遍的就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这次台湾饮料安全事件的主角———DE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就是这类化合物之一,它的作用是添加后可让微粒分子更均匀散布,因此能增加延展性、弹性及柔软度,常被作为沙发、汽车座椅、橡胶管及玩具的原料。“DEHP是一种工业添加剂,而非食品添加剂,这次在台湾就是发现DEHP被非法添加到饮料中。由于DEHP能够让微粒子更均匀分布,所以添加到果汁中,能够起到增加果汁浊度、防止果汁产生沉淀的作用。”岳群峰老师介绍:“果汁中一般都是添加适量的食品添加剂来达到抗氧化、防沉淀的作用,但是DEHP比食品添加剂的成本要低很多。”
采访中岳群峰老师为记者提供了一些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相关实验、检测数据。
2002年,美国国家毒理署(NTP)专家小组颁布了部分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毒性及其危害群体的数据。数据显示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毒性分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两种,DEHP两种毒性都具备,对健康男童、危病儿童以及胎儿都会造成危害。学界公认,对DEHP安全性的质疑,主要来自于它的类雌激素作用,可能引起男性内分泌紊乱,导致数量减少、生殖能力下降等,儿童比成人更易受到伤害,特别是尚在母亲体内的男性胎儿通过孕妇血液摄入DEHP,产生的危害更大。有研究表明,孕妇血液中的DEHP浓度越高,产下的男婴有越高的风险发生变细、肛门与生殖器距离变短、睾丸不全等症状。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曾与男科医院合作,对若干男性求诊者的血液做过检测,火狐电竞 APP 官网 80%以上患者的血液中检出DEHP和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对于如何避免与塑化剂“亲密接触”的问题,岳群峰老师用了一个“不可能”来回答记者。
岳群峰介绍,大家将眼光集中在食品中含有塑化剂的危险时,却忘了塑化剂本来该存在的地方。塑化剂人为添加在食品中是一个特殊事件,但是塑化剂却广泛存在于食品包装、饮水杯、餐具中,由于塑化剂在塑料制品中并非采用牢固的共价结合,比较容易从塑料中迁移出而进入食品、人体和环境中。另外对于塑料垃圾的处理现在依旧是以掩埋和焚烧为主,塑化剂因此而进入土壤、水和大气中,所以人们想要与塑化剂隔绝是根本不可能的。
今年3月份,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的科研小组,对塑料包装饮料的增塑剂含量做过研究。他们买来49种饮料,包括茶饮料、果汁饮料、咖啡乳饮料。检测发现,所有饮料均含增塑剂,但含量均在允许值范围内,最高含量只有允许值的1/5。研究表明低含量的增塑剂并非人为添加而是从塑料瓶迁移进来。根据我国《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允许在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过程中适量使用,并允许有微量迁移。DEHP从食品包装材料迁移到食品的迁移量为1.5毫克/公斤,与世界发达国家的限量规定一致。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仅可用于接触非脂肪性食品的材料,而且不得用于接触婴幼儿食品的材料。
“我们平时常用的塑料购物袋、塑料瓶盖、密封盒盖的生产中广泛添加DEHP,它具有油溶性,所以日常生活中人们用这种塑料制品包装油脂的东西时,DEHP就很容易从塑料制品中迁移出。比如我们市场买油条,一般都是一个薄薄的塑料袋拎回来这种做法就不可取。另外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冰箱保鲜膜,正规厂家生产的应该是PE保鲜膜,但是一些小作坊出来的常常却是PVC,PVC中就添加了DEHP,它比PE更柔软有黏度,用这种保鲜膜包装食品,里面的DEHP就会迁移到食品中,特别是在加热、或是包装油脂食物时,DEHP迁移的量会更大。”岳群峰说。记者在我市的多家大型超市看到,不少塑料盆、碗、勺等商品都未标明材质原料,有些塑料碗的包装纸上只注明了“耐高温、无毒无味,适应温度-30℃~120℃,不要放入微波炉加热”。还有一些一次性餐具甚至连适应温度都没有标,只标了“塑料胶杯”的字样。而在一些日式、韩式高档料理店,以及一些普通的中餐馆里,仿制成漆器、瓷器等样式的餐具,大部分都是塑料制品。更有一些低档快餐店经常使用这种软而薄的塑料杯来装热茶给顾客喝,还有一些路边小摊也是用普通无任何标志的“塑胶碗”盛热汤热饭,这都是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的。据西安理工大学的一项实验数据显示,当温度达到30℃到40℃时,DEHP扩散的速率会增加20倍;当温度达到60℃到80℃,DEHP扩散的速率会增加30倍。
“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并不是接触到塑化剂就一定会被伤害,人体对于塑化剂有‘每日可容忍摄取量’,只要不超过这个摄取量,就是安全的。”岳群峰说。据资料显示,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人体对塑化剂的“每日可容忍摄取量”为每公斤0.025毫克,也就是说,以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为例,终身每天摄入1.5毫克及以下的DEHP是安全的。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的毒性更低,即使每天摄入9毫克也是安全的。偶然食用少量的受DEHP或DINP污染的食品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医学实验结果显示,进入体内的DEHP和DIN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可以被人体排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DEHP和DINP具有蓄积性。动物试验发现,绝大部分DEHP在24小时至48小时内会随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48小时内停止摄入含有DEHP的产品,体内DEHP浓度便会快速下降。DINP在体内也会被迅速代谢,72小时内有85%的DINP经粪便中排出,其余部分则由尿液排出。
·尽量选择没有颜色的塑料袋。虽然彩色的看起来很好看,但用起来却不安全,颜色是人为加进去的,塑料本身是没有颜色的,加进去的颜色叫色母料,这个颜色本身遇热遇油会溶解出来。
·喝热饮时不要用吸管,因为塑料一遇热就会溶解出有毒物质,而且温度越高,越不安全。
·在选购保鲜膜的时候,看它有没有产品的说明,如果上面标着PE保鲜膜或者聚乙烯保鲜膜,就可以放心地使用,如果写着PVC或者是没有写材质的话尽量不要去选购。
·用鼻子挑选塑料。有刺鼻气味的塑料物品,即使不直接接触食品也不要购买。纯塑料本身是没有味道的,有味道的塑料很可能来源于废塑料,味道也很可能来源于塑料中的添加剂。
·纯白的“可降解饭盒”也尽量少用。为达到降解目的,这类餐具里有较多添加剂,而这些容易溶解到油或酸性食品里。此外,部分可降解餐具里含有的光敏剂,成分中含有重金属,若溶解到食品里可能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不要用塑料饭盒盛放含油脂的饭菜。与油脂接触,会使塑料中的有害物溶出。加热食物时,一定要揭开保鲜膜,或撕开食物的塑料包装袋。日常生活中装蜂蜜、水果罐头的玻璃瓶,尽量洗净重复利用。
愈演愈烈的台湾“塑化剂”风波,引起了哈尔滨市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哈市工商局已经就饮料在全市流通领域展开了清查行动,哈市质监局则在5月末就开始了对本地企业的执法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涉嫌使用塑化剂产品进行抽样送检。据了解,哈市暂未查出台湾“毒”饮料。
据哈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近期台湾发生的饮料等食品中非法添加剂苯二甲酸酯类非食用物质一事,工商部门立即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流通环节的清查工作,清查对象包括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暂停进口台湾食品名单中涉及的饮料,清查的重点区域包括各类进口商品批发、零售点。目前,大润发超市所有从台湾进口饮料已经全部下架、封存,等待处理,其他如麦凯乐等超市、商场销售的饮料均已下架。为确保流通环节饮料类食品质量安全,哈市工商部门规定,台湾生产的运动饮料、果汁、茶饮料、果酱果浆、胶锭粉类产品和食品添加剂必须具备合法的进口手续及检验检疫证明才能上架销售,无进口手续及检验检疫证明或手续不全的,一律不得销售。对清查中发现的涉嫌含塑化剂的台湾产饮料,将责令经营者采取下架措施暂停销售,并追溯其来源。目前,清查工作正在进行中。
“相关媒体一报道塑化剂事件后,我们就派出100多名工作人员,放弃双休、加班加点,对全市可能会使用乳化剂、起云剂的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全面执法检查。”据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处负责人介绍,哈市有30多家饮品生产加工企业,其中涉台3家,现质监部门正在全面深入企业进行排查。检查中,哈市质监部门对一些涉嫌使用塑化剂的产品进行了抽样送检,暂未发现问题。哈市质监部门表示,目前质监部门正在高度密切关注这一事件,同时将加强对台湾食品的监督和抽查,特别是那些可能添加塑化剂的产品。对其他未涉及的也会加强监测力度,严格执法保障食品安全。